謄本與權狀:全面解析及申請指引

目錄

 

    • 為什麼謄本與權狀是買房必知?

    • 1. 謄本與權狀的區別

       

        • 甚麼是權狀

        • 甚麼是謄本

    • 2. 謄本的類別與內容結構

       

        • 謄本的三大類別

        • 謄本的內容結構

    • 3. 謄本與權狀的使用情境對比

    • 4. 謄本的申請方式

       

        • 臨櫃申請

        • 網路申請

        • 便利商店申請

    • 5. 謄本與權狀資訊的重要性

       

        • 購屋者需注意的細節

        • 權狀的妥善保存

    • 延伸閱讀及相關連結

 

為什麼謄本與權狀是買房必知?

謄本與權狀是房地產交易中的兩大關鍵文件,涉及所有權的確認與不動產狀態的查核。然而,許多人對這兩者的用途及區別不甚了解,導致交易中可能忽略潛在風險。本篇將以深入且實用的方式,幫助您全面掌握謄本與權狀的資訊。


1. 謄本與權狀的區別

什麼是權狀?

 

    • 定義:權狀是所有權人持有的不動產所有權證明文件,記載當時的產權狀態。

    • 作用:僅反映產權登記當下的情況,若後續產權變動,權狀上的資訊不會更新。

    • 使用場合:房地產過戶、貸款申請時通常需提供權狀。

什麼是謄本?

 

    • 定義:謄本由地政機關保存,記錄不動產的完整權利狀況,包括所有權與抵押權。

    • 作用:提供不動產最新的法律效力資訊,作為交易與權利檢核的依據。

    • 使用場合:房地產買賣、檢視抵押權或訴訟需求時,謄本更具法律效力。

      騰本與權狀的區蝶比較圖


2. 謄本的類別與內容結構

謄本的三大類別

 

    1. 第一類謄本

       

        • 資訊範圍:顯示所有權人的完整資訊(如姓名、身分證字號)。

        • 申請資格:限所有權人或依法授權的代理人。

    1. 第二類謄本

       

        • 資訊範圍:隱匿部分個人資訊(如部分姓名及身分證號)。

        • 申請資格:任何人均可申請。

    1. 第三類謄本

       

        • 資訊範圍:隱藏所有權人的詳細個人資料。

        • 申請資格:需證明利害關係的申請人。

謄本的內容結構

謄本分為以下三部分:

 

    1. 標示部:記載土地或建物的基本資料,如地號、面積、公告現值。

    1. 所有權部:登錄所有權人的姓名、地址及登記次序。

    1. 他項權利部:記錄抵押權、地役權等影響不動產價值的法律關係。


3. 謄本與權狀的使用情境對比

何時使用 核證副本 權狀
產權檢查 確認不動產最新狀況 反映申請時的所有權
法律效力 作為法律依據 需結合謄本以確認更新
申請需求 檢視抵押、分區或使用限制 過戶、貸款時提供


4. 謄本的申請方式

臨櫃申請

 

    • 步驟:攜帶身分證件至地政事務所填表申請。

    • 費用:一般土地或建物謄本每頁20元。

網路申請

 

    • 平台:全國地政電子謄本系統。

    • 流程:登入平台、填寫資料並完成付款後下載。

便利商店申請

 

    • 地點:7-11、全家、萊爾富等多媒體事務機。

    • 要求:須有自然人憑證。


5. 謄本與權狀資訊的重要性

購屋者需注意的細節

 

    • 檢查謄本中的他項權利部,確保無抵押或法律糾紛。

    • 確認標示部中的使用分區,避免違法用途限制。

權狀的妥善保存

 

    • 權狀應存放於安全處,必要時可至地政事務所補發。


謄本與權狀各有其用途,前者適用於檢查最新的產權狀況,後者則是所有權的基本證明。透過正確的文件申請與檢視,您能有效保障交易安全並避開潛在風險。立即查詢,讓您的房地產交易更放心!